专业机构文章-人大财税研究所
1
从社会化生产角度认识优化税制结构的基础理论逻辑 2025-07-28
优化税制结构是近年来税制改革领域的重大战略话题,扎实推进这项改革,需要我们坚持系统观念,从基础理论逻辑层面认识社会化生产对税制结构的决定作用。工业化以后,人类社会的社会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出现与发展成为税制结构的必然结果,其结构关系从根本上反映出筹集收入和生产效率之间的权衡。数字经济
2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 2025-07-2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沿线各国已然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主要目标区域。国际资本的流入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民生效应。因此,基于“C-D”模型推导FDI对东道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制,运用2006—2020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
3
清嘉道时期盐斤加价归公与盐税变革 2025-07-17
“盐斤加价”是指在盐价确定后,为实现“恤商”或“裕课”等目标而提高盐斤售价。嘉庆朝以前,加价主要用于弥补盐商亏损;嘉庆年间,为筹措治河经费,盐斤加价从“归商”转向“归公”。这一转变是清廷在坚持“永不加赋”国策背景下应对财政困境的重要举措,其本质属于广义的“借资民力”,并以“受益原则”强化其正当性。加
4
中等收入陷阱 2025-07-13
一、引言世界银行《2024年世界发展报告:中等收入陷阱》聚焦于“中等收入陷阱”这一全球性挑战,深入分析了108个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发展困境。报告强调,这些经济体占全球人口的75%、碳排放的60%,但经济增长率持续放缓,从2000年代的5%降至2010年代的3.5%。报告旨在提供一个清晰的增长框架,帮助
5
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 2025-07-08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财政工作,《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著作对此作出深刻论述。比如,《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指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
6
分税制改革回顾及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 2025-07-06
20世纪90年代的分税制改革主要涵盖“税制改革”“税收收入划分”“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三个部分。上述三个方面协同推进,对于提升“两个比重”、构建全国统一市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分税制改革实施之后,我国持续在财政体制的收入端、支出端和转移支付端推进相关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面
7
国际税收竞争力指数报告(20) 2025-07-06
一、引言2024年国际税收竞争力指数(ITCI)对经合组织(OECD)38个成员国的税制进行了全面评估,覆盖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及跨境税收规则五大领域,共42项指标。该指数从税收竞争力(保持低边际税率)和税收中性(最小化经济扭曲)两大维度出发,为各国税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二、全球
8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我国地方债法律规制的完善 2025-07-03
地方债是由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以其公权信用筹借并承担偿还责任的公共债务。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地方债法律规制,所追求的是作为纳税人的人民通过法定方式对政府举债的重大事项的实质性参与和监督。解决我国地方债问题、完善我国地方债法律规制,应遵循财政民主原则与财政法定原则,树立法律主导下的多元共治理念和秉
9
惠民生、促消费的积极财政政策——挑战与路径 2025-07-01
近年来,全球贸易竞争进一步加剧,贸易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外需引擎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正在放缓。近期召开的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明确,实现国内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需要“加快补齐消费短板”。当前,积极财政政策正处于从扩投资为主向扩投资与扩消费并重的转型阶段。2025年,财政部发行3000亿元
10
分配与新发展格局 2025-07-01
19世纪美国学派的高工资经济学说是建立在核心技术创新基础之上的“高生产率—高工资”正反馈的经济学说,这一学说虽然在美国经济崛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忽视了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干预,其良性循环机制在19世纪末的美国开始受到破坏。只有到了二战后最初的30年,“最低工资”立法、金融监管等一系列改革和战后“充
11
地方关联性举债与异地企业投资 2025-06-29
本文使用2007-2021年地方债务和上市公司投资区位数据,研究地方关联性举债对异地企业投资的影响,并分析该行为的局限性。研究发现,当某地关联性举债水平相较于其他地区更高时,会显著促进异地上市公司到本地投资,这有助于当地经济增长。但是,地方关联性举债能否促进异地企业投资,受债务资金用途、举债方式和债
12
基层财政运行的底层逻辑、元问题与强基建设 2025-06-24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财政强则基层治理能力强。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必须夯实基层财政能力的物质基础。本文从地方基层财政运行的底层逻辑分析入手,解释了其“应然”要求与“实然”形式,并基于口径、标准、边界、转移、次序、风险等元问题,揭示了基层财政问题的演绎机理
13
数字经济税收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内在逻辑 2025-06-23
文章坚持系统观念,从社会化生产角度分析税收制度演变的一般规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就是社会化生产范围不断拓展、能力持续扩张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中,税收制度从适配个体生产方式开始转向适配社会化生产方式。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化生产方式,数据要素在社会化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角色,而
14
正确看待地方政府债务化解 2025-06-18
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与美欧国家的中央政府债务有着实质性区别,不应将国际社会对美欧国家债务风险的认识简单套用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2010年以后,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的背景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且快速增长引起了学界、实务界和决策层的高度关注。从控制债务风险出发,一些人主张着力减少地方政府债务存量,抑制
15
开发区“政策租”和“集聚租”及其替代效应研究 2025-06-17
开发区是由政府主导的通过提供“政策租”吸引企业进入而形成的产业集聚区,其政策工具的优化对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至关重要。将税收竞争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相结合,可以构建开发区“政策租”与“集聚租”影响企业进入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渐进式双重差分、工具变量回归等方法后的实证结果显
16
跨地区基础设施、地区竞争与地方债务扩张 2025-06-16
地区间竞争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因,也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跨地区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会显著提升要素的流动性,加剧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进而导致地方债务扩张。本文以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2年高铁开通和城投债发行数据,研究跨地区基础设施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实
17
为什么要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2025-06-12
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是实现在发展中化债的保障,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制度成果的体现。首先,本文阐明在新发展阶段下,我国政府债务功能主动求变,以更好支持与促进高质量发展。其次,分析政府债务通过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和绿色发展等多路径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并阐释高质量发展与政府债务
18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工具的新型组合模式与重点突破方向 2025-06-10
探索如何构建与中国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工具的新型组合模式与重点突破方向,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领域的核心前沿议题。在全面剖析中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及可行突破方向的基础上,尝试通过科学揭示和深入剖析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领域内可能存在的重大认知误区,为中国宏观经
19
贾俊雪等:理顺央地财政关系 2025-06-08
基于一个中央—地方整体分析框架,对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中蕴含的中央与地方目标导向型策略互动行为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在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体系下,地方政府通过更多中央转移支付,在提高投资水平的同时部分地承担经济发展成本,中央政府通过调整优化中央转移支付制度,有限支持了地方政府这一行为。这
20
OECD全球债务报告:主权风险、企业债务与气候融资挑战 2025-06-08
一、引言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全球债务报告(Global Debt Report)2025》。此报告是该系列的第二版,在延续往年“主权债务规模演变”和“企业债务市场”章节的基础上,新增了“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主权债券市场”和“气候转型债务融资”两大专题。报告首章“主权债务规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689号 鲁ICP备17047683号-1

Copyright©2017-2024 tax.vip,All rights reserved.

定制推送

微信客服

提示:请填写邮箱同时接收验证码,若长时间未收到手机短信验证码,请查阅邮件中的验证码。
感谢您登录使用税智星专业案例库服务,请您尽快完成手机号绑定,以便为您提供更优质、精准,专业、高效的服务。